当前全球芯片格局呈现“三足鼎立,多极发展”的态势。智能手机与移动计算、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、个人电脑(CPU/GPU) 是三大核心战场,性能竞争白热化,制程工艺上,3nm已成为旗舰芯片标配,并开始向2nm节点迈进,AI性能已成为衡量芯片综合实力的最关键指标。
移动处理器(智能手机/平板)
高通骁龙 8s Gen 3, 联发科 天玑 8300, 苹果 A17 等上一代旗舰或特化型号。
桌面/笔记本处理器 (CPU)
独立显卡 (GPU)
AI与数据中心处理器
制程竞赛进入埃米时代:台积电、三星的2nm制程已进入早期量产阶段,英特尔18A(约1.8nm)工艺也已就绪,竞争焦点从单纯追求晶体管密度,转向能效提升、成本控制和封装技术(如3D封装)的综合较量。
AI从“附加项”变为“核心项”:所有类别的芯片都在疯狂集成NPU(神经网络处理单元) 和提升AI算力(TOPS),端侧AI大模型运行能力成为移动和PC芯片的新卖点。
架构创新重于工艺提升:单纯依靠工艺进步带来的红利递减,各厂商更加注重架构创新,如苹果的“大小核”与“能效核”划分、AMD的Chiplet小芯片设计、NVIDIA的专用Tensor Core等,以实现性能与功耗的最佳平衡。
多极化与自定义趋势:除了传统巨头,云服务提供商(CSP) 和大型科技公司(如苹果、谷歌、亚马逊)基于自身特定需求,纷纷投入自研芯片(CPU、NPU、DPU),传统通用芯片市场面临挑战,格局更加分散。
地缘政治影响供应链:全球不同地区的技术标准和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,这对芯片的设计、生产和市场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,促使更多元化的供应链布局。
请注意:此天梯图与榜单为基于2025年9月信息的前瞻性概括,实际性能排名可能因具体测试项目、功耗墙设定和系统优化而略有不同,选购时请以正式发布的官方数据和权威评测为准。
本文由 吴友易 于2025-09-01发表在【云服务器提供商】,文中图片由(吴友易)上传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;作者观点、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;若有图片侵权,请您准备原始证明材料和公证书后联系我方删除!
本文链接:https://xdh.7tqx.com/wenda/805761.html
发表评论